第一届历史人类学高级研修班
历史人类学高级研修班(第一期)
邀请高等学校和相关机构学者参加
由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办,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历史文化所合办之第一期“历史人类学高级研修班”,将于2003年8月至9月举行。研修班邀请各高等学校和其他相关机构的研究者参加,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研修内容及时间安排:
1、8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上课和研讨。邀请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科大卫教授、耶鲁大学"人类学系"萧凤霞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蔡志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赵世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庄孔韶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系郑振满教授和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刘志伟教授、陈春声教授等学者授课,分别讲授历史人类学的理论,田野调查方法,族谱、碑刻、契约、宗教文书、商业文书、口述传说的收集与解读,民族志的编撰等等内容,并进行研讨。
2、8月20日至26日,到河北省蔚县进行实地调查和研讨。
3、8月底至9月底,研修班的参加者自行选择田野调查点分头开展调查工作,并完成田野调查报告。主办单位收到田野调查报告之后,经审查合格,发给研修班结业证书。
二、费用:研修班免收报名费,集中研修和调查期间的费用由主办单位提供,包括参加者的往返旅费(火车硬卧)、在北京和蔚县的食宿交通费用;此外,研修班将为学员在自己的调查点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一定数额的经费补贴。
三、参加者资格:中国大陆各高等学校文科相关专业35岁以下的教师,或各地文博单位、档案馆、图书馆、旅游部门的专业人士,对传统乡村社会研究感兴趣并有一定前期工作基础者。
四、邀请参加人数:15名。
五、报名程序:有意参加者请于2003年6月15日以前报名,报名时请附本人专业工作简历。主办单位将在6月30日以前告知遴选结果,并发出正式的邀请信。
六、联系办法:
通讯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 温春来博士
邮政编码:510275 传真:020-84113308 Email:hshac@zsu.edu.cn
除了旨在向學生們介紹新的研究思維及方法的系列學術講座之外﹐本研究所還與廣州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一系列暑期學術高級研修班﹐由各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手把手地向學生們傳授研究的體會和經驗。
中國歷史人類學田野調查之理論與方法
2003年8月﹐本研究所在北京師範大學主辦了第一屆暑期學術研討班﹐28位年輕學者參加了該研修班 ﹐其中﹐16位為本所資助。此外﹐超過40位來自中國各地大學﹑研究機構﹑地方博物館及檔案館的學者亦報名參與。
研修班的前半部份為系列講座﹐由7位國際知名的歷史學家﹑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作了7場專題演講。接著是數場圓桌討論會﹐讓與會學者們發表自己的看法﹐討論各自的研究課題。系列講座之後﹐研討班的師生們共赴北京市以西220公里之外的河北省蔚縣進行田野調查。選擇河北蔚縣﹐是因為當地保存有大量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歷史遺址和古蹟。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們走訪了數個鄉村﹐學習如何從古老的石碑﹑牆報及壁畫上獲取文字記載資料﹐以及如何進行口述歷史訪談。
每天晚上﹐研修班的師生們還舉行夜間討論會。眾人在勞累了一天之後雖然很疲乏﹐但在會上的收穫卻頗豐。與會者將歷史文獻記述與各自的研究個案進行比較討論。經過兩個星期的課堂討論與田野調查訓練之後﹐學生們著手開始各自的田野調查研究。有關的田野調查報告正在草擬之中。
講座一 歷史人類學的理論與方法
耶魯大學人類學系蕭鳳霞
講座二 從民間傳說來演繹歷史﹕華北與華南的研究經驗
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陳春聲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趙世喻
講座三 田野調查與民族學撰述
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莊孔韶
講座四 宗教文獻與鄉土社會
牛津大學中國研究所科大衛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蔡志祥
講座五 鄉村契約之蒐集與解讀
廈門大學歷史系鄭振滿
講座六 族譜﹕歷史與人類學之對話
中山大學歷史系劉志偉
講座七 論中國革命之口述歷史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孫立平
